首页 中华文化 中国地理常识 贵州锦屏——隆里

贵州锦屏——隆里

唐风隋韵话隆里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贵州锦屏县。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

这在于她独到的文化气息,她不像平遥的王者风范,也不像 丽江的摇曳多姿,她的美在于她特有的军事文化气息与多民族文化的融汇而演义的宁静致远。隆里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贬谪的地方。后人一直怀念唐朝著名诗人王 昌龄,因此兴建了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古镇内还有张应昭墓、土司墓、龙里花桥、碑刻龙溪、真武山等景点。

清阳门

隆里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其中民间花脸龙尤具特色。花脸 龙自北宋以来,已有1000余年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传承至今。“花脸龙”,顾名思义,即在舞龙人的脸上,用颜色画上五彩脸谱,生、旦、净、末、丑 尽全,玩舞游街时兴腻粑粑,故又称“腻粑龙”。贵州省文化厅命名隆里为“舞龙艺术之乡”。2007年,隆里古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隆里以水为锦,以山为屏。这座文化胜地在岁月的弦上微露出了含羞面纱,神秘、自然、悠远和古朴。严谨而威风八面的东南西北门,在岁月中变成了年轻的守卫,飒爽英姿地立在风雨之中,在历史和未来中守望着。

正阳门仿佛一道时光的隧道,一旦跨入,便踏入了历史,一条古街扑面而来,鹅卵石铺就的街道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但上面的图案清晰可辩,两边的老宅林立却不是商铺,其中的木雕工艺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古镇。

傩戏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仿佛时空错了位。始建于明代的龙 标书院静静地伫立在城的一方。仅存的半池荷花三孔平桥还在散发着花香和书香。街巷两旁家家户户挂满灯笼,鲜艳的春联装点门脸,覆盖着一层鞭炮纸屑的鹅卵石 街道,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其铺就的龙凤图案依然清晰可辨。所有街道全用鹅卵石铺就,悠长而又狭窄,纵横交错,而又相互错开,形成一种独特的 “丁”字型,各条街巷是街尾连接,各自成四方形,如同迷宫。街道两旁的建筑,山墙清一色的翘角凌空,镶嵌彩色花纹框边,其间或精绘花鸟虫鱼,或勾勒山水人 物,惟妙惟肖,灵动自若,栩栩如生。

漫步其中,高墙围院,徽派建筑的庄重、苏派庭院的秀美、 汉文化的深邃、详和安宁的风土人情,仿佛如一屡淡淡的幽香沁入心扉,让人顿生留恋忘返之情,难怪李太白为龙标先生言出伤感的“扬花落尽子归啼,闻到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时,龙标先生还能“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或许是隆里这片热土让龙标先生参悟了人性的真谛,更也许是龙标先生 找到生命的归依。

农家闲情

最后更新 (2011-07-22 10:49)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