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文化 中国历史常识 国宝文物——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国宝文物——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司马金龙墓坐落在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全部地下建筑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和右耳室组成。墓室南北总长17.5米,后室高5.20米,墓道全长28.1米,全部用砖5万余块,每块砖上都有阳文“琅玡王司马金龙墓寿砖”十字。

  简介

  名称: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年代:北魏

  尺寸: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

  类别:漆木

  描述

  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髹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

  图中所示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块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

  第一层六个人物,为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

  第二层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

  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及春姜女像;

  第四层六个人物,为班婕妤辞成帝同乘辇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帝舜事迹见《史记·五帝本纪》。

  所画内容与汉代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相承袭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画风与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则已见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画比在纸、帛上作画更为不易,可见漆工技艺高超。这件屏风不但在当时属于上品,所以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与屏风同出的还有四个石雕屏趺,当初是插立屏风用的,每件边长约 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极精,但内容与屏风画没有联系,均与佛教有关,说明当时北魏佛教十分兴盛。

  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相关文献

  该墓虽早期曾被盗,但仍出土大批釉陶俑、生活用具、木板漆画以及石雕棺床、柱座和墓志铭,总计达450余件,为同期墓葬所少见。其中许多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驮粮马俑,是明器中的新题材,从侧面反映了地处塞上高原的平城粮食生产困难,要经常用大量马匹从中原地区运粮到京师。人面镇墓兽、骆驼俑和铁马镫,也是以前的墓葬中所未见的。墓中出土的石丁字尺档、石柱座和木板漆画,更是稀世艺术珍品,石棺床和石柱座都雕刻得十分精美。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它的发现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漆画上有大片题刻题榜文字,字体秀丽遒健,用笔和结字已近楷法,是晋隶向唐楷过渡的典型,是为不可多见的北魏书法真迹。

  司马金龙墓位于大同城东南7公里处石家寨村西。为北魏琅邪康王司马金龙夫妇墓。

  司马金龙卒于太和八年(484)。

  墓由前后室和右耳室组成,全部砖砌。墓室全长17.5米,墓道长28米,是已发现北魏早期墓中最大的一座。

  墓曾被盗,但仍出土450余件珍贵文物,以陶俑为多。

  驮粮马俑是明器中的新题材。人面镇墓兽、骆驼俑和铁马镫亦前所未见。石棺床、石雕柱础及木板漆画,更是一批罕见的艺术珍品。

  石棺床东侧的雕刻及石雕柱础,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内容类似云冈而更生动、细致。

  彩画漆屏风已朽散,有5块残段尚能反映原貌,内容采自汉刘向《列女传》故事,人物劲线淡彩,画面题字秀丽遒健,近于楷法,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典型。

  还出土有墓表碑2通,均系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十一月随葬,碑石字迹完好,书刻俱佳,有大家气度,为北魏早期书法的代表,疑为北魏书法家刘芳手笔。

  碑石现存大同市博物馆。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