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汉语教学法 “教学过程”浅析

“教学过程”浅析

所谓教学过程,从教学角度来讲,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的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它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不同的学科教学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内容、方法和活动方式,即就是同一门学科,因教学内容等差异,而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能相同,必须采取“因生施教”,“因师施教”。当然教学也不能没有章法,要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但教师更不能成为教学的机械化重复者。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我们以前采用的是“五环”等传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因为本来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的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总是围绕着教师的教来转,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所谓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就变成了“单边活动”,每个学生是完全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更谈不上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掌握了什么学法。
    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知识复制的过程,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机械的模仿。如果学生有幸遇到的教师知识比较渊博,在教学方法上有什么创新,学生就会学到一些知识;如果遇到的老师知识贫乏,完全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的知识也许永远得不到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即就是教师的知识在多,学生学的有多认真,造就的顶多也就是模仿能力强,高分低能的庸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长此下去,适得其反,教师越教,越不会教,学生越学,越不会学。

总之,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机械的教,与学生机械的学的过程。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指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人本主义”。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学过程没有提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完全是由学习

的促进者—教师,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逐渐摸索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环境、教师本身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铸造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行为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兴高采烈还是沉默呆滞,是表现出色还是反常,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的学习信心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必须为我们所关注,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三、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究走向教师开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学生也不在是无

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和学生建立新形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在师生相互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四、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和学生平等角色,师生间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以引导,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爱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变要“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变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学生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过程就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共同提高。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