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汉语知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汉语的词、词组、句子的结构关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一种规则可三处使用。学生只要记忆一种规则,就能识别或产出不同的词组和句子。例如:

组合方式     词       词组         句子

主谓式:    地震    身体健康     我去。

动宾式:    保密    打扫房间     我去公园。

联合式:    泥土    老师学生     我他去公园。

动补式:    扩大    听得清楚     我们玩很高兴。

偏正式:    瓜分    热情帮助     我们马上去公园。

 

2汉语的语法结构形式比较简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性、数、格、时、态”之类的形态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只需把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就行了,

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便于掌握和运用。

例如: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化。

学校

主语可以改为“你、他、她、我们、你们、他们”;时间可以加上“现在、昨天、明天”,而谓语总是“学校”,不需要任何变化。

 

3汉语中的句式非常丰富。同一种意义,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例如:我不比他高(A不比B……)—— 我没有他高(A有B……)

他关上了门(主动句) —— 他把门关上了(“把”字句

 

不利因素:

1语序和虚词的运用。

在汉语中,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语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例如:

* 你不可以去 —— 你可以

* 我借给他一本书 —— 我给他借一本书

不同的语言在语序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常常在语序上出错。例如:

× 我每天起床六点。

× 他看书在图书馆。

虚词的用法很复杂,用不用虚词、用什么虚词,意思都会不同。例如:

* 看书 —— 看书      吃饭 —— 吃

* 助词“了”、“的”、“地”: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可用也可不用,有一大堆的规则。例如:

昨天,我去()他()家。他说:“你应该好好()学习”。

2量词的运用。

汉语中的量词非常丰富,要根据名词的不同,在数词和名词之间选用不同的量词。例如:一人、一书、一笔……

其中,还有些复杂的现象。例如:

* 临时量词:一新衣服  // 一

* 同一个名词因语境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量词:一 /

* 量词的规范问题:一 / 本子 // /

 

3代词的活用。例如:

*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她有什么漂亮?/  我什么地方都没去过。

* 指示代词的虚指用法: 每个星期天,他都在家干

 

4离合词的问题。例如:

“见面、唱歌、跳舞、结婚……”,外国学生往往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出错,或难以进行区分。

× 我见面他

× 他的唱歌很好听

× 我想结婚她

 

5兼类词的问题。

有些词具有多种功能。如“丰富”:有形容词的用法,也有动词的用法。外国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其词性和用法。例如:

* 商店里的商品十分丰富。(“十分”+ 形容词“丰富” )

* 大学生要丰富精神生活。(动词“丰富”后有宾语,不能再加“十分”。)

 

6补语的问题。

用不用补语、用什么补语、补语表示的意义,以及补语和宾语的位置等,常常使外国学生感到困惑。例如:

* 用不用补语、用什么补语、补语的意义:他昏迷了几天后才醒(过来

* 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动词+补语+宾语               宾语+动词+补语

我  看  一个人 挖    了,再挖挖吧。

 

7省略的问题。

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很多,外国学生在运用时,常出现该省不省的重复罗嗦的语病。例如:

我们(的)班的一个男(的)同学希望当职业(的)棒球(的)运动员。

8同义异形的问题。

在汉语中,同一个意义,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句式之间的语用差异(即:什么时候用,意味着什么)却是教学和学习中的难点。

例:你已经决定了,就不必来问我了。(有克制地表达“责备” )

你已经决定了,干嘛还来问我? (情绪激愤地显露“责备” )

 

9节奏的问题。在用汉语造句时,常常需要注意音节的问题。

如:有的词要求后边的成分是单音节词:(困)难 / (昂)贵

有的词要求后边的成分是双音节词:进行学习 / 比赛 / 讨论

加以改进 / 研究 / 检验

又如:?  这个学生既聪明又努力学习。

改:这个学生既聪明又努力。

 

?  我喜欢这美丽的地方,也喜欢这干净的街。

改:我喜欢这美丽的地方,也喜欢这干净的街道。

 

再如:?  今天,天下雨,大风吹。

改:今天,天下着雨,刮着大风。

(当然,在现代诗歌等文学形式中有。如:北风吹,雪花飘。)

 

10冗余信息句的问题。肯定和否定往往表示一个意思。

如:这样做难免(不)犯错误 // 小心(别)摔交 // 差点儿(没)死

 

二、外国学生易犯的五种语法错误

1遗漏

* 即使你不同意,我(也)要去。

*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2错序

* 我们上课八点。

* 我把作业能做完。

3误代

* 她怎么(这么)漂亮,当然有很多人喜欢她。

* 你什么时候去北京吗(呢)?

 

4误加

* 我们班有十五个同学(×们)。

* 昨天他来了,我很高兴(×了)。

5杂揉

* 这个问题。我们要商量商量一下。(词语叠加)

* 他想跟我继续交朋友关系。(前后拼接)

 

 

近义词的区别:

例:忽然、突然

* 我走在路上时,突然(忽然)下雨了。//

* 事情发生了突然变化。// 事情的发生突然。// 事情发生得突然极了

汽车突然停。

难度等级模式:

制定“难度等级模式”的作用是:

1.进行语言对比,预测教学难点,减少预测的主观性。

2.有利于在教学中针对难点采取强化手段,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干扰,从而建立起新的语言习惯。

零级:在英语和汉语中是有共同性的,具有正迁移作用。如:

英语和汉语的基本语序都是:S—V—O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困难。

 

一级:在英语里是分开的两个项目,在汉语里是合成一项的。如:

英语中,单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he 和she的区别,但汉语读音都是tā。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时要忽略单数的第三人称男性、女性的区别。

 

二级:在英语里有,但在汉语里没有。如:

英语形容词谓语句中,要用系动词be,但汉语中一般不用。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要避免使用“是”,防止负迁移的干扰。

 

三级:英语里的某个项目,在汉语里也有。但二者在形式、使用上有差异。如:

*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被动句,但汉语中还有无标记的被动句。

例:饭(被)吃了,酒也(被)喝了,该回家了。

 

*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状语,但语序不完全一样。

例:× 他告诉了我这件事高兴地。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必须重新习得,否则难以理解或容易用错。

 

四级:在汉语里有,在英语里没有。

如:一些补语 、“把”字句……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阻碍性干扰的困难。

例:昨天我看(见)他了。I saw him.

例:我把车停在门口。I parked the car in front of the entrance.

 

五级:在英语里的一个项目,在汉语里是分成几项的。如:

英语的little,对应于汉语的“一点、有点”。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必须克服第一语言的习惯,逐项学习和区别。

 

三、语法教学的原则

1要体现规范性、稳定性。(×你有去过北京吗?)

2要针对难点:量词、语气词、助词(了、着、过……)、各类补语、

特殊句式(“把”字句…)、语序(多项定语 / 状语…)

3精讲多练,操练形式多样化:替换、转换、扩展、交际性练习……

四、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1实物展示。例:

* 利用地图:可以学习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东、西……)

介词词组(如:从…到…、往…动词、……)

* 利用物件:可以学习“”字句(如:出示长短不一的笔)

* 利用图片:可以学习“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存现句(如:图片上有门和汽车 —— 门口有 / 停着一辆车)

 

2动作演示。例:

* 表演开门和关门,学习补语:打、关

* 表演往不同的方向走,学习“…动词”:往前走、往右拐

 

3对话引出。例:

*  A(老师):这是什么?

B(学生):这是书。

A(老师):对,这是我书。(学习表示领属的“的” )

 

*  A(老师):我们的教室里都是留学生吗?

B(学生):不是,还有一个中国老师。

A(老师):如果用“除了……以外,还……”,怎么说?

B(学生):我们的教室里除了留学生以外,还有一个中国老师。

 

4通过情景。例:

* 甲学生一米八,乙学生一米七 —— 甲乙高

* 学生坐在椅子上,老师站在讲台前 —— 学生坐,老师站

五、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形式、意义):

1.列出公式

例:板书“时量补语”的三种形式(可用符号等,以便记忆):

s + v + n + v’ +  time

我 学 汉语 学 了 一年。

s + v + time(的)+ n

我 学了一年(的)汉语。

n  ≒ s + v + time

汉语≒我 学了一年。

2以旧释新

例1:

“动词后带宾语再带程度补语”和“动词后带宾语再带时量补语”,存在着相似之处:都有重复动词的类型。

一般是先学习程度补语,后学习时量补语。可让学生先重温一下程度补语中重复动词的形式,然后再学习时量补语中重复动词的形式:

第一步是复习旧知识:

主语+动词+宾语+动词’+ 得+程度补语

他    学   汉语   学     得    很快。

第二步是呈现新知识:

主语+动词+宾语+动词’+时量补语

我    等   汽车   等 了  半个小时。

 

例2: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几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其顺序的排列是外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对此,可先呈现出其语序选择的规律:

时间词——介词短语——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3汉语内部对比

例1:“地方+有+人/事物”和“人/事物+在+地方”的语义重点不同:

“房间里有衣服”:说明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事物;

“衣服在房间里”:说明事物的位置。

 

例2:她一连哭了三天。    × 她连连哭了三天。

(这两个词都表示不停顿,但是“连连”的动词后不能用时段词语)

 

4汉外对比

例1:相同点对比,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一样:S—V—O。

不同点对比,如存现句:

处所+有+NP        There + Be +  NP  +  place

湖上 有 一条船     There  is  a  boat  in  the  lake

又如,在空间(地址)和时间(年、月、日)的表达上,汉语也是从大到小,而英语则是从小到大。

 

例2:在外国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作业中,常出现“我比他很高”,“今天比昨天比较冷”之类的病句。

如果学生是来自英语国家,那么在讲解“比”字句时,可让他们来对比一下英汉比较句中的一个共同点,即:

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比较句中都不能使用very“很”一类表示绝对程度的副词。如:

正: He is taller than me. (他比我高)

误: He is very taller than me. (他比我很高)

5推理法

利用人们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推理能力,讲练语法点。

例:学习假设条件复句“如果没有A,就没有B”:

如果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鸡和蛋的关系”这种人们共知的认识来讲解,那么就不需要多讲解语法,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就能明白,并学会使用。

 

l  使用以上各种技巧和方法,目的都在于能简洁明了地解释语法点。有时候,

如果只按照教材和词典上的说明,那么可能会造成“老师越说,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比如:“把”字句,不少教材上的说明是:

表示“致使”义,强调对宾语的处置。

对于“致使”和“处置”这种抽象的意思,老师不容易讲清楚。即使有外文注解,外国学生也可能看不懂。比较好的办法是:

表演“关门” —— 我把门关了

语义特点:移动、变化、结果。

 

又如:学习“……反倒没有……”时,一下子也不容易讲清楚。

如果教师先问学生“从这儿去地铁站是步行快,还是坐汽车快”,学生一般会回答“坐汽车快”。但是,教师说“不对,坐车反倒没有步行快”,学生一定要问“为什么”。然后,教师说出“堵车”,学生就能马上明白这个违背常规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用法。这就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练语法点。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用各种方法、技巧讲解语法点时,所举例证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否则学生难以对新习得的信息形成正确的概括,或不能将其并入自己原有的语言认知结构之中。

 

 

 

六、练习语法点的方法:

1机械性练习

重复:重复句子或对话。

 

替换:他在床上躺着椅子上 坐着

多吃一点儿 一会儿

 

扩展:菜——中国菜——吃中国菜——我吃中国菜

 

2有意义练习

* 句式变换,如:陈述句 —— 把字句 —— 被动句

他关了门   他把门关了  门被他关了

 

* 句子变换,如:我比较高,他不太高 —— 我他高。

我一米八,他一米八 —— 我一样高。

 

* 复述练习,如:简缩复述、完全复述

 

3交际性练习

创造交际环境,设计情景,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语法点用于实际交际中。

课文

A:明天,你去哪儿?

B:明天,我想去商店。

A:你买什么?

B:我要买衣服。

 

一、替换练习

1.A:明天,你想去哪儿?    B:明天,我想去书店。

做 什么                     银行

做 什么                     电影院

 

2.A:你要买什么书?        B:我要买汉语书。

换     钱                 换 人民币

看     电影               看 中国电影

 

二、完成对话

A:明天,你想

B:明天,我想

A:你要

B:我要

 

三、快速朗读

1.你想去哪儿?我想去商店。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衣服。

2.你想做什么?我想去银行。要换什么钱?要换人民币。

四、说一说

明天,我想 ,我要

五、扩展练习:

想  →  想 去  →  想去书店  →  我 想去书店

 

六、用括号里的词语,把句子改成问句:

明天我想去商店。(哪儿)→ 明天你想

 

七、组句

你   去   想     哪儿    明天

 

八、造句

想 / 要 + 动词……

 

* 看照片询问情况;看漫画编故事;A和B表演:购物、乘车、看病……

 

* 你说我做(A说“请把你的书放在桌子上”,B做)

 

* 教师先说起始句,学生完成后续句或结局,例:

小伙子说:“我们分手吧”,姑娘说:“既然…就……。”小伙子说:“但是……”

 

* 比高低,例:

A进攻“我你高”,B反击“虽然我没有你高,但是我比你强壮”……

 

* 追根问底,例:

A:昨天你做什么了?B:昨天我去朋友家了。C:你去做什么?……

 

* 用卡片做游戏,例如学习“有、要、是”:

第一轮:发给每人一张卡片,上有某动物图象,标汉字和拼音,要求每人说出自己有什么。如:我大象 / 熊猫。

 

第二轮:做交换游戏,如“我有大象。我熊猫。谁有熊猫?

 

第三轮:发给每人一页动物名称表,只有汉字。要求学生写拼音,然后写出并说出“我最喜欢的动物……。”

 

这个练习既认汉字,写拼音,又练习语法,能使学生活动起来:

交换卡片,寻找自己需要的卡片,请教别人,查词典,写出并说出……。

七、关于病句的修改(不仅要改对,而且要解释理由,并举例说明)

例1: ×   我给妈妈想写信。

改正:我想给妈妈写信。

说明:能愿动词和介词结构一起用时,语法形式是:

能愿动词 + 介词结构 + 动词……

例如:我跟他商量这件事。

可以在电脑上图。

 

例2: ×   明天我要回去日本。

改正:明天我要回日本去。

说明:宾语是处所词语时,语法形式是:

动词 + 处所词语 + / (“来、去”在最后)。

例如:明天他回北京来

进图书馆去了。

 

例3: ×   他把书没还给我。

改正:他把书还给我。

说明:否定副词和“把”一起用时,语法是:

否定副词 + + 名词 + 动词……

例如:我车停在车库里。

作业写完就不能睡觉。

 

 

 

 

 

 

 

 

 

 

 

 

 

 

 

 

 

 

 

 

 

 

 

八、教案设计 (四个方面):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可以将目标与要求合在一起写,所用的动词是:

学习、掌握、理解、区别、运用、表达……

 

2. 教学重点:

主要是动词、形容词、虚词,句型、句式。

 

3. 教学方法(包括辅助教学手段)

直接法: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

直观法:教具、动作、表情、多媒体课件……

情景法:设计情景、利用实地情景……

其他:  模仿、重复、替换、对比;提问、启发、引导、归纳、演绎……

 

4.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

为基础。语言课的教学有五个主要环节:

* 步骤:组织教学 → 复习检查 → 讲练新课 → 新课小结 → 布置作业

* 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重、内容与方式(以100分钟为例):

1)组织教学:1分钟~3分钟

点名、问候、用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复习检查:10分钟~12分钟

检查与巩固:快速问答、复述、讲解作业中的问题……

 

3)讲练新课:70分钟~80分钟(讲:三分之一,练:三分之二)

强调精讲多练,注重运用,师生互动;板书设计,情景操练……

 

4)新课小结:1分钟~3分钟

归纳总结新的语言点、重点内容……

 

5)布置作业:1分钟~2分钟

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语法阶段教案1“时间表达法”,刚学完语音阶段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问时间

生词(19个,可以分类处理):

1.点、分、刻、半、差

2.现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3.饭、早饭、午饭、晚饭

4.上课、下课、起床、睡觉、

课文(有两段):

(一)

A现在几点了?

B现在十一点了。

 

替换词语:十一点  五分、 十二点  一刻、 两点  十五分

 

(二)

A你什么时候起床?

B我早上六点起床。

 

替换词语:早上  7:00  吃早饭、  上午  8:00  上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学习生词,掌握时间表示法,了解时间词的句法功能,并能运用表示时间的句式进行会话。

 

二.教学重点:时间的表示法、时间词的句法功能与位置。

 

三.教学方法:运用图片、钟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

快速问答前一课学习的内容。(如:今天是几月几号?今天是星期几?)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学习生词:按板书顺序听写生词 → 师生共同改错 → 领读和跟读。

板书1,例:

(1)点       (5)分      (9)刻 ……

(2)现在     (6)早上    (10)中午 ……

(3)饭       (7)早饭    (11)午饭 ……

(4)上课     (8)下课    (12)起床 ……

2.扩展词组练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说。

板书2,例:

早饭 → 吃早饭 → 早上吃早饭 → 我早上吃早饭

 

3.学习课文:教师领读 → 学生跟读 → 学生分角色读 → 做替换练习

 

4.讲解新语法点:时间表示法、时间词的句法功能

板书3,例:

* 时间表示法:主语 + 时间词

现在   八点。

 

* 时间词作状语:时间词 + 动词

八点    上课。 (时间词作状语不能在句末)

 

5.进行操练:

例:教师把时针拨到两点,问:现在几点了? …… 学生回答。

 

例:利用课堂语境,按照实际时间进行问答。

 

例:教师写出时间与活动,让学生互相回答(如:你早上几点起床?):

板书4:  早上  6:00 起床       6:15 吃早饭

上午  9:30 上课      11:45 下课

中午  ……            ……

下午  ……            ……

晚上 ……            ……

 

例:快速朗读:

*早上六点我起床,上午八点我上课,下午四点我回家,晚上十点我睡觉。

 

* 什么时候起床?早上六点起床。什么时候睡觉?晚上十点睡觉。

 

(四)本课小结(3分钟):见板书3,并进一步强调时间词的位置。

 

(五)布置作业(3分钟):按照板书4,说说一天的活动。

语法阶段教案2(学习了两个月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买东西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中表示“比较”的方式,并能正确地使用。

 

二.教学重点: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 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 / 多了 / 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  “没有”句: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问答、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 你比他高多少?  → 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

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词语    语法                 课文内容提示

合适   “比”字句   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第一件衣服

正、正好            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合适。

* 营业员说:第三件衣服第二件贵一点

* 艾中华说:第三件衣服第二件贵多了

第四件衣服:价格第三件便宜20

“没有”句   * 营业员说:颜色没有第三件好看。

* 艾中华说:颜色没有第三件深。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或分角色表演。

例:艾中华觉得第二件衣服的长短合适吗?他为什么不要呢?

第三件的长短大小正合适吗?正好是他要的中号吗?

营业员说第三件比第二件贵一点还是贵多了?艾中华同意吗?第四件的价格比第三件便宜多少?

营业员说第四件的颜色怎么样?艾中华是怎么说的?

最后,他买了第几件衣服?

 

(四)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中级阶段教案(学习了两个学期的留学生)

《醉人的春夜》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推着车子,无可奈何地说。

身后传来一串自行车铃声,陈静“哎”了一声,一位骑车的小伙子已经一掠而过。

 

咦!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陈静心里紧张起来:“这么晚了,他……”

“您刚才喊我?”小伙子跳下车。“啊,没。”一种不安和自卫的心理占了上风,她语无伦次了。“是车子坏了吧?”一双似笑非笑的细长眼睛望着她。陈静稍稍镇静了一下:“链子卡在大链套里了。”她低着头,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那,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了。没工具。谁也拆不靠大链套呀。”陈静心里又是一片黑暗。“你家远吗?”“我家?”她没了主意,不觉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几步。“这样吧,胡同口外左边,有个车铺,这会儿可能还有人,你去看看吧!”小伙子在她身后跨上车,边说边飞快地骑跑了。“这号人!”陈静差点儿哭了。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她心里咒那小伙子:“骗人!叫你今晚做个噩梦。”

不信归不信,出了胡同口,陈静忍不住真朝左手方向看了一眼。便道上,果然有间小屋还亮着灯。她踌躇地站住了。小屋里走出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冲着陈静喊:“同志,来吧!”“哎呀,真是车铺!”陈静觉得周围一下子亮了起来,沮丧、恐惧,一股脑儿都没了。

 

这是间街的平房,里屋的门关着。外面这间,只有一桌一床和一辆自行车。一个年轻人正蹲在桌边翻看什么。“请进,是地方小了点。”年轻人站起身,手里拿着把改锥。陈静一愣:“是你?”“是我。”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调皮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我哥送我嫂子上夜班,回来就急火火地把我叫起来,说有要紧的事,原来是……”跟在陈静后面的姑娘说话像是放机枪。“还是有个体户好。”陈静心里想着,感激地着那姑娘笑了笑:“太麻烦你们了。”“没什么,我哥怕您不敢来,才让我起来招呼您。其实您也是胆子太小,我就不怕。”说得陈静难为情

 

会者不难,车很快修好了。“多少钱?”陈静心里希望这小伙子多收她点儿钱。“钱?”小伙子一愣,随即笑了:“给五块吧。”一只大手,满是油污,伸到陈静面前。“五块?!”陈静心里一惊,却又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哥——”快嘴的姑娘拉长了声音叫着,“这么晚了,你还开玩笑!”说着就把那只油污的手打下去,转头对陈静说:“同志,您别多心,他就这样,跟谁都逗。我们又不是开业修车的,哪有帮帮忙就要钱?”姑娘有点儿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好了,不开玩笑了。”小伙子搓了搓手,咧开嘴笑着,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一路上,微风吹着陈静的长发,拂到脸上,怪痒痒的,又很舒服。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啊,这醉人的春夜!

 

重点词语、语法的操练:

1:小伙子帮陈静修好了车,陈静问小伙子要多少钱,小伙子开玩笑地说“五块”。陈静一楞,没想到会这么贵。小伙子的妹妹马上说“你别多心,他这人就这样,跟谁都瞎逗。”

提问

* 丈夫常常不回家,妻子一定会怎么样?

* 别人在说话时,见到你来了就不说了,你可能会怎么样?

 

2姑娘说“我们又不是开行修车的,哪有帮帮忙就要钱。”

提问

* 帮朋友搬家,朋友要给你钱。你会怎么说?

*  A认为自己不学习也能得到好成绩,B说这不可能。B怎么说?

成段表达的练习

设计一个语境,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和原有的知识,板书重点词语、语法、表达方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

1“夜晚迷路”(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语法、说法)

板书:昏黄、到处、黑黝黝、一片、黑暗、不安、占上风、一时、显得、------,稍稍、镇静、升起、一线、周围、亮起来……

 

引导性提问:

深夜,你一个人在一条很暗的、没有人的小马路上走着,没想到迷路了,心里会觉得倒霉吗?会觉得恐惧吗?看出去,可能觉得路灯是什么颜色的?周围的景色可怕吗?(昏黄的路灯、到处、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可是,却见不到人,心里会觉得黑暗、不安吗?(心里一片黑暗、一种不安的心理占了上风)。

突然,后边传来了脚步声,你可能会怎么样?(紧张起来)虽然紧张,但还是得问一下路吗?------

你可能什么时候才开口问路呢?(稍稍镇静了一下) 可是那个人告诉你,他也不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你这时的心里可能是怎么样的?(心里又是一片黑暗)但是,他说可以帮你找一找。这时,你的心里会有变化吗?(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你会觉得周围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吗?(觉得周围一下子亮了起来)

2:“妻子的不幸”(综合本课及以前所学课文的词语、语法等)

最近,丈夫常常很晚才回家,有时身上还有一股香味,分明是女人身上的香水味。妻子不觉有些多心一种不安的心理占了上风。怀疑怀疑,但要不要开口问丈夫呢?妻子踌躇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终于有一天,她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她问丈夫:“最近,你怎么总是很晚才回家?”丈夫一时显得紧张起来稍稍镇静了一下才说:“我又不是在玩,最近公司里每天都要加班,哪能早回家?”妻子说:“你不会骗我吧?”丈夫说:“这的确是真的,还能骗你未免太多心了,何必多心呢?”妻子随即又问道:“那么,你的身上为什么有女人的香水味呢?”丈夫一楞顿时显得很不安:“那---那---,那是---,也有女职员,公司里。”他断断续续地说道,显得语无伦次了,声音也不觉有些颤抖。妻子又问道:“你是不是有了别的女人?”丈夫做贼似的低下了头。妻子顿时觉得好象被人推进了冰水中脚下发软心里一片黑暗,觉得明天的太阳再也不会出来了,心里的那股酸劲儿和痛苦就别提了。这时,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眼前一片模糊,随即就大哭起来泪水流了一脸。过了好几天后,她才痛苦中解脱出来,她对丈夫说:“那么我们离婚吧,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基本语法项目

l  主语—谓语—宾语

学习 汉语

 

l  定语、状语、补语

朋友学习汉语   他认真地学习汉语   他学得很好

 

* 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不能用“吗” ):他是?/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 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词典没有

 

* 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区别:A还是B //  A或者B

 

* 定语:1.的+名词:  这是我的,那是他的。(领属关系)

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

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 状语: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走!/ 我要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们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美国来。  / 我中国老师学汉语。/

他写信。  / 你前走 / 我他说

 

* 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 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

1.昨天我去书店,他没有去书店。 (过去:动作已经完成)

2.明天我吃早饭去书店。         (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

3.每天我吃早饭就去学校。       (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

 

* 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 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

1.春天,天气暖和

2.他现在是大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 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 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1.现在,我学汉语学一年,我还要学一年。(还要继续)

2.我学汉语学一年,以后学了。       (不再继续)

 

* 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     (动作的持续)

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 (状态的持续)

 

* 动态助词“过”:动词+过(表示过去的经历):

1.我去过日本,没有美国。

2.正反问:你去北京没有

 

* 表示动作的进行:“在、正、呢、在---呢、正(在)---呢、---着---呢”:

看书(呢)。/ 他看书呢。/ 他看书。/ 外边(在/正)下雨(呢)。

 

* 连动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书店了一本书。(“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 兼语句:第一个动词是表示要求、命令的“请、让、叫”等:

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 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

1.宾语是处所词语: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来、去”在最后)。

明天他回北京来。// 刚才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有两种形式:

*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昨天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客人已经来了,你快倒来!

 

 

 

 

* 复合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引申用法

1.宾语是处所词语,“来、去”也在最后。

走回了。//  他站起

 

2.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一般有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了)一本书。//   他拿出(了)一本书来。

 

3.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他拿出来(了)。

 

4.表示要求:你拿出来!

 

动词:懂、见、完、到、开、上、给、在、成

* 结果补语: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 可能补语(表示能力或可能):动词 + 得/不 + 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1.能力:这本书我看懂  //  这个字我总是写

2.可能:他们明天回得来,我们明天回不来。

 

禁止:你病了,不能出去。/  我知道这件事,但是不能说出来。

比较<

没办法:外边在下大雨,我没有伞,出不去。/ 我知道,但是说不出来

 

* 程度补语:动词+得 / 不 + 形容词(说明“怎么样” )

1.动词后没有宾语:他学汉语,他学得很好。

2.动词后有宾语的三种形式:他汉语得很好。 (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 时量补语:动词 + 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汉语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

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我等了十分钟。

4.副词或能愿动词在重复的动词前:我学汉语)学一年。

 

* 动量补语:动词 + 动量词“次、遍、下---”:

1.动词 + 动量词 + 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 + 人称代词宾语 + 动量词:昨天,我找了三次。

 

 

 

 

* 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B + 形容词:我比他高。/ 我比他高。

 

2.A比B更 / 还 + 形容词 / 心理类动词(喜欢、觉得……):

形容词:我高,他比我 / 高。

心理类:我喜欢锻炼,他比我更 / 还喜欢锻炼。

 

3.A比B + 形容词 + 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动词 +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A比B + 动词 + 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我来得比他早(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 用“A跟B(不)一样 +(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跟他(不)一样高。

 

* 用“A有(没有)B这么/那么 +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这么)高吗?

 

*“把”字句:

1.形式:主语 + 把 + 宾语 + 动词 + 其他成分

2.语义:说明移动、变化、产生的结果

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

 

3.动词+“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宾语”等,不能用可能补语

我把门关。/ 我把作业做完了。/ 你把箱子拿上来。/ 你把这本书给

不能说:今天,我把这书看完。

4.宾语一般是确指的、双方都知道的:你把本书(*一本书)给他。

5.能愿动词 / 否定词 / 时间副词在“把”的前边:

我要(没)(已经)把这本书给他。

6.动词后有结果补语“在、到、给、成、作”,一般要用“把”字句:

我把汽车停学校门口。/  我把汽车停学校门口。/ 我把笔还老师。

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中文。/ 王老师把学生看是自己的孩子。

 

* 被动句:

1.“被”字句:主语(受事)+被 / 让 / 叫 +宾语(施事)+动词+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有时施事可以不出现)

我的词典被借走了。    (有时用“人”,表示不易或无法说明的施事者)

2.意义上的被动句(无标志):信写好了。//  练习做完了。

* “是---的”:

1.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他是昨天来的。 /  他是从北京来的。 /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度、观点:

你打人是不对的  // 我认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 动词重叠:

1.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一”: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已经发生,单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这个问题,我昨天想想。

3.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 )研究。

4.表示“正在”的意思,动词不能重叠:他正在听(* 听听)音乐。

 

* 形容词重叠:

1.单音节:AA   //  双音节:ABAB

2.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他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很干干净净)。

3.单 /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眼睛 / 一个干干净净房间 /

他的脸红红 / 他们都高高兴兴

 

* 概数:

1.“多”:

数词后是“0” :---多+量词:三十多斤

数词是“1~9” :---量词+多:三斤多

 

*“就”和“才”的区别:

1.“就”表示早、快:学校八点上课,他七点半就来了。

2.“才”表示晚、慢:学校八点上课,他八点半才来。

 

*“又”和“再”的区别:

1.表示“过去”重复用“又”:他前天来了,昨天来了。

2.表示“将来”重复用“再”:今天我来了,明天我要来。(要来)

3.表示“有规律”地重复:明天是星期天。// 明天他要来。

 

*“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动词: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动词+一点儿(宾语):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4.形容词+一点儿(比较):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 越---越---:

1.主语相同: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

 

 

* 越来越---:

1.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2.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心理、认知类动词)

 

* 一---就---(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主语相同: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

 

* 定语的顺序:

名词 / 代词 + 指示代词 + 数量词组 + 修饰性形容词 / 名词 + 中心语

爸爸            这         两个           好             朋友…。

公司            那         三个           重要的         部门…。

 

你      这         四本                    汉语  词典…。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丝绸  衣服…。

 

* 状语的顺序: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 / 方式 + 介词词组 + 动 / 形

我们 昨天  在家里   都     很     高兴地       给他       打了 电话。

我们 前天  在学校   只     十分         简单地 跟他       谈了谈。

他们                都                         对我           很热情。

 

注意:

1.“也”+ 别类副词:

我学汉语,他们也学汉语。 //   我常去公园,他也去公园。

2.时间副词 + 介词短语:

我正在他写信。          //  他已经国外回来了。

3.时间副词 + 形容词短语:

常常热情地帮助我。      //  他总是认真地学习。

4.否定副词 / 时间副词 / 能愿动词 + “把、被、让、叫”构成的介词短语:

把书还给我。/ 我的词典已经被他借走了。/我把这个句子翻译成中文。

5.时间词语 +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我下午两点学校出发。

6.能愿动词 + 介词短语:

我想跟他商量这件事。  //    他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

7.表示重复的副词“又、还”+能愿动词:

他的病好了,又来上课了。// 今年我来了中国, 明年我还来中国。

8.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

他高兴地对我说了这件事。 //   他满意地把东西买走了。

 

* 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只要---就---  只有---才---  如果---就---

一---就---      不是---而是---  连---都(也)---  既然---就---  即使---也---

无论(不管)---都(也)---

最后更新 (2010-12-25 20:41)

 
登录表单